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雙升
日前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我國流動性合理充裕,信貸結構優化,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,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有所提升。在13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,圍繞2022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,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詳解。
穩健貨幣政策精準發力
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人民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.25個百分點,上繳結存利潤9000億元,合理增加流動性供給,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。6月末,廣義貨幣供應量(M2)同比增長11.4%,比上年同期高2.8個百分點;上半年,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萬億元,同比多增3.2萬億元,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3.68萬億元,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億元。
“今年上半年,人民銀行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,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,努力服務實體經濟,穩住經濟大盤。”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、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。
與此同時,人民銀行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精準導向作用,推出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,加大普惠小微貸款的支持力度。6月末,投向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9.7%,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8.5個百分點;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3.8%,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2.6個百分點。普惠小微授信戶數為5239萬戶,同比增長36.8%。
人民銀行持續優化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,加強存款利率監管,著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,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。6月份,新吸收定期存款利率為2.5%,比上年同期低16個基點。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(LPR)改革潛力,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別下降10個基點和20個基點,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。6月份,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為4.16%,比上年同期低34個基點。
實現“較高增長、較低通脹”
統計顯示,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,我國穩杠桿促增長取得顯著成效,宏觀杠桿率連續五個季度凈下降,為后續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創造了寶貴的政策空間。從國際比較看,疫情以來我國宏觀杠桿率增幅明顯低于其他主要經濟體,以相對較少的新增債務支持了經濟較快恢復。
阮健弘分析,中國以溫和的宏觀杠桿率增幅支持實現了“較高增長、較低通脹”的優化組合,說明宏觀政策有力、有度、有效。今年一季度,我國的宏觀杠桿率是277.1%,比上年末高4.6個百分點。阮健弘認為,宏觀杠桿率出現階段性上升,既是外部沖擊的客觀反映,也是逆周期調控政策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體現。“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,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,我國經濟已經呈現明顯的復蘇勢頭,這也為未來保持合理的宏觀杠桿率水平創造了條件。”阮健弘指出。
今年二季度人民銀行的儲戶問卷調查顯示,傾向于“更多儲蓄”的居民占58.3%,比上季度上升了3.6個百分點,傾向于“更多投資”的居民占17.9%,比上季度下降了3.7個百分點。阮健弘分析,居民儲蓄存款意愿的邊際上升,投資意愿的邊際下降,主要是由于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局部地區有所反復,居民對流動性的偏好有所上升。同時,資本市場波動加大,居民的風險偏好有所降低。預計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,居民的投資意愿將逐步恢復,消費意愿將穩步回歸。